道情皮影戏是灵宝特有的一个剧种。除了上述所需要的表演加演奏外,主要特点是用豫西当地方言的唱腔,这种唱腔既包含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附位于所表演的故事情节,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05年夏天,应法国文化部门邀请,灵宝道情皮影戏的传人们专门赴巴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表演,期间共表演了百余场,场场爆满。一时间,形成了强大的中华文化辐射效应。
据有关史料记载,灵宝道情皮影源于明而盛于清,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起初,也就是几个人拿着不同的乐器凑在村头路边一起演奏,后来加了一些说唱故事,以至于发展到用剪影来表现,这一组合颇具电影发展史的风格。说到底,也许这是电影的鼻祖,至少电影的问世有这种乡土文化艺术启发的元素。
灵宝道情皮影的特色之一是皮影道具。它将传统的剪纸艺术用在剪造各类人物形象上,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材料不是纸,而是动物的皮革。皮影以驴皮和牛皮为多,其中黄牛皮制作的皮影质量最好。其制作方法为:将牛皮在冷水中浸泡6天左右取出,用刮刀刮干净,直至呈半透明状,张挂于墙壁让其自然晾干,即可描绘所需图样进行或刻或镂或剪,然后进行染色,最后把刻染好的头部、手、腿等以及场景局部部位用线叠加连缀在一起,表演时能够活动自如。特别是人物头部都是活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灵宝道情皮影戏从起初的单一型,演变为现代的复合型,即从乐器演奏艺术到剪刻皮革艺术,再到唱腔艺术等,成为一门复杂而有特色的地方艺术。他们所剪刻的皮影道具,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收藏品,其各种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明,极具保存价值。如《八仙人物》、《水浒一百零八将》等剪刻皮影作品,还被日本及东南亚的收藏爱好者所收藏。
道情皮影简便易行,出入方便,所以演出时不像戏剧团那样麻烦,而是两只盛装道具和乐器的木箱,古时一头毛驴驮着就走了。到了演出场地,随即找几根板凳就开张了。
2006年,“灵宝道情皮影”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