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聚焦 > 文化动态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8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方案进行解读,提出山东省将在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走彰显齐鲁风韵、顺应人民期盼的城市发展之路。

 

 

发布会中指出,山东在提升城市品质行动中,将突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解决“千城一面”的现象。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郭建芬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在提升城市品质中有重要作用,在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打造蓝绿空间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郭建芬

 

首先,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印记和标识。每当大家走进曲阜,首先想到的是三孔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想到祭孔大典、鲁班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羊肉粥、烟熏豆腐等饮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如同泰山是泰安的标识、齐故城是临淄的标识,三孔、鲁班传说等文化遗产便是曲阜的标识。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济南泉城的申遗,各类文化遗产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印记和标识。因此,在提升城市品质行动中,就更要突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解决“千城一面”的现象。

 

 

第二,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底蕴的灵魂。一个城市要有文化,特别是要有自己的文化。挖掘和阐释城市文化,就必须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中探求。

 

文化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文化的代表。每一座庙宇、每一个文庙,每一个遗址墓葬、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体现了城市在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文化。所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能够帮助体现城市特点,增加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三,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空间、增强城市文化服务的能力。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中心,其确立需要很多项目作为支撑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则为城市文化确立了不同特点的空间,这些文化空间分布在社区、学校、兵营、旅游区的各个角落,涵盖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利用的不同层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城市及近郊的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了人们研学游的理想场地,成为了挖掘和阐释城市历史文化的公共空间,成为了美化城市空间的“城市绿肺”。

 

 

第四,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文化旅游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一个个旅游点,一座座博物馆,一处处考古遗址公园,一项项非物质文化,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的集中体现。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展示了城市文明,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昌盛,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增加了社会就业,扩大了各个城市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所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延续,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