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影照浮华 画影看流年
编辑:金晓 / 2015-02-11
倩影照浮华 画影看流年
——上海月份牌年画的记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看不尽,一座城市的浮华一梦;望不穿,一个时代的风情流年。所有苦涩而真实的记忆都在旧上海的月份牌中娓娓道来。
月份牌年画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内容以时装美女为中心,将广告与日历进行巧妙结合。其实,月份牌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年”文化——新年贴年画。很多洋商瞄准这一契机,纷纷印制了有阴历阳历对照历表的年画,并附上产品广告,免费赠送给市民。老百姓无偿得到年画,又有历表,自然乐于接受这样的产品广告。
半世浮华梦,一生美人缘。上海摩登女郎在月份牌中的出现,迎来了其最辉煌的一段时光。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嘴,身着艳丽旗袍,脚蹬高跟鞋,画中的美女一反中国妇女的传统形象,成了当时女性竞相模仿的对象。经历长期封建时代的旧中国,随着国人开始追求男女平等、自由解放,欣赏西方时尚的思潮逐渐占了上风;月份牌年画新颖、时尚以及印刷上的创新,都是其一下子占领市场的因素。
此外,月份牌年画还吸收了传统的优秀历史故事、民族戏曲、神话故事等内容,使画面充满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和形式为中国城乡人民喜闻乐见,所以得以广泛流传。
红颜易老,岁月匆匆。月份牌经历了数十年的辉煌后,销声匿迹。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出现,没有了当年的小资浮华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对新中国社会生活、美好未来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