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 中国风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工艺的总称。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包括12大类共122种针法,讲究“针脚整齐, 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与江苏苏州的苏绣、湖南长沙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
      蜀绣的特点概括为“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 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尤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品种最具代表性。
      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从发展现状来看,21世纪初,四川只有一个成都蜀绣厂,境况不佳,面临改制的问题,本来人数就少的绣工,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上,难有新人出现。有行家称,美轮美奂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甚远,蜀绣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3年3月25日,彭丽媛参观了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并向基金会赠送了礼物,其中包括蜀绣《梅花双熊》。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