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甘肃天水伏羲庙内龙旗猎猎,祭乐声声,数千名市民和游客观看了己亥年秋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礼。
据了解,秋祭伏羲大典旨在缅怀始祖精神,弘扬伏羲文化。此次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秦州区人民政府主办,市博物馆、市民间祭祀伏羲协会、伏羲学院承办的大典仪式更是为了将甘肃天水打造成为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昊伏羲祭典”礼仪。
甘肃省天水市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但祭祀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各个历史时期在祭祀规格及内容上都有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确定按照清代的祭祀规格进行,祭祀日期也改为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一祭三日,一迎礼,二大典,三送礼。
不仅是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广大劳动人民还把自己的愿望、理想、审美兴趣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文化形态融入了庙会活动之中,形成了特定的仪式。祭祀性和俗性乐舞、具有“劝善”意义的“守宫说唱”、保留着人类童年意识的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祭祀和庙会活动深厚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伏羲祭祀活动。从2005年开始,每年祭典都由甘肃省政府主办。伏羲祭典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