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温州市文广旅局、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永嘉楠溪书院、北京红螺书院承办的“丝路寻踪 :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于2019年7月6日15:00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展出了周建朋以“古丝绸之路”新疆、甘肃段为题材创作的《丝路寻踪》、《丝路放歌》、《朝圣敦煌》和《西域风俗》等主题创作、写生、手稿等一百六十余件作品。同时,历时五年创作出的26米长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卷》也将首次呈现给上海的观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卷》 绢本青绿设色 49x2600cm 2013-2018年
《天山万谷峡》 纸本设色 188x487cm 2013-2018年
开幕仪式由韩天衡美术馆馆长、清华大学博士后顾工先生主持。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祁恩进,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刚,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执行会长郭俊杰,上海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林凡在开幕仪式中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博士后周建朋致答谢辞。韩天衡美术馆名誉馆长应丽华女士,上海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林凡,上海嘉定区政协副主席、区文联主席王漪,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林圣忠,上海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强等各界领导、嘉宾共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主持人:韩天衡美术馆馆长、清华大学博士后顾工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通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其沿线丰富的历史遗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人文风情,不仅为多元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更是为无数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雪峰先生这样评价到:“周建朋的性情得益于家乡山清秀水的滋养,他的身上既具有如楠溪江水般的灵气,又具有如山般顽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他从楠溪江走出,问学于西南,学业初成,却意外的选择了离家乡更远的新疆,大西北的人文厚土是他艺术生命的母体。他将在家乡养育的性灵融入到粗犷的西域山水,雄强之中而见润泽。在清华和北大的进修中,艺术理论研究的积累逐渐形成他的学养,并转化到他的创作中去,使他成为画坛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厚学养的青年艺术家。”
韩天衡(右一)、周建朋(右二)、顾工(左一)、郭俊杰(左二)
周建朋在开幕仪式中也阐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这里是四种文明交汇的地方,南有印度文明、西有希腊罗马文明、东有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自身还有一种本土文明,这些文明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西域文明。我们以往的美术史写作总是说魏晋南北朝艺术萌芽,隋唐成熟,宋元辉煌。但缺失了曾经在美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西域绘画东传”。佛教绘画从印度传入新疆,先在和田和喀什,后来传入龟兹,在龟兹地区与不同文明碰撞,出现了龟兹风壁画,色彩的斑斓和菱格画的独到之处不必去说,单说传说中的“凹凸花”画法的演变就是美术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本次展览是继2015年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守望家园 丝路寻踪-周建朋丝绸之路山水画展》、 2016年在温州博物馆举办的《丝路歌行-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2018年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丝路寻踪-周建朋丝绸之路山水画展》之后,第四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个人展览。从杏花烟雨江南的笔精墨妙到大漠戈壁,跋涉在秀丽的阿尔泰山、壮阔的天山、雄浑的昆仑山,沉浸在四种文明构成的丝路文化中,周建朋先生思索的是博大的气象和精致笔墨之间的关系。今天这个展览,展示了他这十年来以丝绸之路为主题所做的文化学思考,也展出他近年在绘画技法上所做的尝试。
学术讲座:青绿山水画漫谈 主讲人:祁恩进
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由祁恩进主讲的“青绿山水画漫谈”学术讲座,以及“丝路寻踪 :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顾林凡、顾工、祁恩进、张继刚、苏金城、李戈晔、李勇,吴红英,王素柳、王客、王雪峰、朱勇、傅吉鸿、贾忠清、张文龙、沈中杰、周建朋等出席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副主任王雪峰主持。
“丝路寻踪 :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研讨会现场
据悉,“丝路寻踪: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将展出至7月28日。本次展览在为上海市民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希望参观者能够领略到丝路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