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聚焦 > 文化动态

 

1月15日,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OBOR100)作为学术指导,走出去智库(CGGT)主撰,中国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共同支持的《“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报告以“五通”为主线,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维度,提出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报告为观察与评估“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完善相关政策,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中国政府制定下一步“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和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一个观察、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学术视角,以期国际社会更有效地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红利。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顾问委员周延礼;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召集人赵磊;走出去智库联合创始人、总编辑李明瑜等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的讲话。此外,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区主席陈平、海航新传媒集团基金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折志凌、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远舟高速船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电、军事科学院大校栾大龙、光明网理论部副主任蒋正翔、老故事频道《文化中国》制片人孙千雅等委员以及各研究机构、集团企业的百位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顾问委员周延礼介绍,《报告》甄选了雅万铁路、瓜达尔港、卡洛特水电站等5个“硬联通”早期项目和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南京三胞海外并购、云南文投打造《吴哥的微笑》等5个“软联通”早期项目进行分析,对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指导作用。《报告》给出的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观察与思考“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进展和瓶颈,有助于“一带一路”伟大实践行稳致远。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召集人赵磊主持了专家研讨环节。赵磊认为,该报告针对四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早期投资项目,围绕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的痛点问题,对其中的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较深入的案例分析;归纳了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投资风险、文化价值观传播、海外形象塑造、社会融合适应、社会责任担当、新型国际人才培养等6大主要内容;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今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今后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走出去智库联合创始人、总编辑李明瑜表示,“一带一路”前期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量化结果表明了四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中国企业的整体投资效果仍处于“潜力型”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资本进去了,但融入当地社会等人文性建设还存在很多改进的地方;第三,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带动效应明显;第四,中国企业应当更加积极地推动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走出去智库(CGGT)作为国内“一带一路”实务问题研究的领军智库,此《报告》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此外,各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就“一带一路的智力支持”问题也进行了学术分享。企业代表也分别从中国企业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精品案例。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