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饮食文化 > 舌尖上的诱惑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而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其由来是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在2007年3月20日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来自全国的8位专家组围绕重庆火锅的形成、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后一致认为,重庆应为中国火锅之都。

 
 
  重庆火锅的出名由来已久,今天要介绍的是重庆特色洞子火锅。
 
  洞子火锅,顾名思义就是在防空洞里面吃火锅。重庆的洞子有多少,就像你要问重庆的火锅有多少一样,连重庆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实施的“重庆”大轰炸,重庆人民就是靠着110万平方米的防空洞得以生存,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城市防空工程。这些防空洞不仅是战争时人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更是重庆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的象征,深入每个重庆人的血液之中传承至今。如今,不少防空洞成为了商店、库房、酒窖、避暑场所等。人们在防空洞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体会着重庆的过去与现在。
 
 
  重庆人热爱洞子火锅不仅仅是因为老一辈人对这座城市的回忆,更是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仿佛可以营造出特殊的魔力,无论是现代文明的喧嚣还是任何烦恼的辛劳,走进洞口的一刹那,瞬间便烟消云散,只有朋友,只有美食,只有最单纯的美好,更何况这种美好还伴随着味蕾的强烈刺激和快感。
 
  据说洞子火锅之所以能自成一独立流派,与洞子本身有脱不开的干系,锅底的熬制得完全在洞中特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完成,味道上的辣才独具匠心,带有酸甜不一的回味。豆芽、蘑菇、咸菜等食材也常在洞子里种植和制作,吸收了这洞中的精华,最后在味蕾中不断交融,火锅的热辣和洞子的清凉就这样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碰撞出了最新奇的体验。来洞子吃火锅,一为美食,二为听故事。聊着身边的故事,聊着现在的故事,聊着以前的故事。
 
 
  洞子火锅俨然已成为重庆人眼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一起在这首欢快的火锅诗谣中边听着故事,边享用美食吧!
 
  肉类先下汤味鲜,
 
  海鲜蔬菜在中间。
 
  带血粉类易浑汤,
 
  只好放在最后边,
 
  不宜一次多投放,
 
  食物生熟难分辩,
 
  保持中火小开状,
 
  随烫随食味更鲜。
 
  水发薄片夹着涮,
 
  大约十秒脆又鲜,
 
  倘若久煮体缩小,
 
  嚼不烂且味道棉,
 
  熟食烫透即可食。
 
  厚大生块煮松软,
 
  脑花盛在漏勺煮,
 
  以免搅得满锅翻,
 
  白汤不辣味鲜美。
 
  宜烫海鲜与蔬菜,
 
  红汤麻辣味鲜浓,
 
  刺激过瘾汗涟涟,
 
  周边提取味道重,
 
  开处起锅味稍淡,
 
  祛风除湿防感冒,
 
  亲朋团聚合家欢。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