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国学文化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如同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感叹:“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且陶陶,乐尽天真。”名利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的经历一样短暂。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所以更要懂得珍惜和珍重,放弃无意义的执着,忘掉无谓的烦恼,珍惜该珍惜的,如苏轼一般以豁达的态度过快乐的生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大意: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大舟的浮游远航依托于积厚之水的负载,大鹏的九万里高飞亦有待于海运雄风的托举。没有积厚之水,大舟只能徒自倾覆沉沦;没有扶摇鼓荡,大鹏也无从超然横越南北。

 

《老子》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说明欲成大事,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庄子•在宥》

 

大意: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反对自己。

 

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接受不好听的;都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的,不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

 

但只要是忠恳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这能够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于接受反对意见。他们能够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大意: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爵位也不感到惭愧。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有这样一句话:“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道德经》中也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知足”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而是告诫人们心中要有衡量标准,莫将“进取”变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大意: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想说服别人,或者是感动别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情假意或许能忽悠别人于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别人于长久,并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来真情实意,人家也不信了!

 

这句话劝告我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