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保护

  还记得近日被传得沸沸扬扬的“12岁女孩被大学录取”事件吗?里面的主人公黄思菡,学习的就是有着“京剧之源”美誉的安徽徽剧。而正是因为她学习了四年徽剧,专业能力极强,所以才获得了这次专业戏剧学院的录取。安徽徽剧不但是一种有着3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安徽地方剧种,甚至连中国南北几十种地方戏曲剧种,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徽剧的概况简介:

 

 

  徽剧是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

 

  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徽剧的艺术特点:

 

 

  徽剧在表演艺术上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腔之长。演出容量大,表现力丰富,能以多种声腔表现各种复杂人物情感,以多种表演技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其表演题材广泛,即能演出诸如《八阵图》《水淹七军》《龙虎斗》《七擒孟获》等历史题材的大戏,又能表演如《踢球》《闹灯》《骂鸡》等生活小戏。

 

  其表演场面或委婉细腻,如生旦排场戏《赠剑》《断桥》《醉酒》,或火爆炽列,如武打戏《烈火旗》《八蜡庙》《英雄义》等。其表演形式也灵活多样,可分可合,可大可小,单折戏、连台戏均可演出。

 

  徽剧艺术以朴实、粗犷、重排场、擅武功、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为特色,徽剧表演历来讲究功底扎实、技术全面、阵容整齐、色艺兼优,歌、舞、乐、白高度综合。要求演员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具佳。即重视排场,讲究舞台艺术完美。

 

 

  如《八达岭》中,单龙套就有十至十四堂之多,还有八红蟒、四官衣,演员边歌边舞,再配以唢呐、锣鼓,表现出千军万马的声势。演员舞台动作强烈鲜明,技术性强。即讲究人物亮相和舞台画面的雕塑美,又重视平台、高台的武功表演,在一些戏中还有不少特技表演。

 

  徽剧的曲牌特点:

 

  徽剧多以演武戏为主,用大小唢呐伴奏,配以大锣大鼓,气势宏伟。吹腔以笛和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牌、板式变化加曲牌体、板式变化体等三类唱腔结构体制。拨子以枣木梆击节,初用弹拨乐器伴奏,与吹腔结合后改用唢呐,笛和徽胡。二簧除老二簧用唢呐伴奏外,其他都以徽胡为主,分男女宫,有导板、原板、回龙、哭板、散板、流水等板式。

 

  西皮也以徽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文、武导板、散板、摇板、二六(亦称慢垛子)、流水(亦称紧垛子)、原板、叠板、哭板等板式,分男女宫,有西皮、反西皮两类。徽剧的文场曲牌也丰富多样,青阳腔和徽戏各有一套锣鼓经,打击乐音色低沉、浑厚,并常以大钹和大鼓的闷击,造成独特效果。

 

  徽剧的流派艺术:

 

 

  徽剧因徽班的推动发展为各个流派。如浙江的婺剧、江西的赣剧等,差不多都是徽剧的嫡派。云南滇剧、广东粤剧的主要声腔都是“二黄”,主要来自徽剧,并吸收了徽剧的武功。

 

  湖南湘剧中的“南北腔”,就是徽调的“二黄西皮”,广西桂剧也以“二黄西皮”为主调,吹腔则称“安庆调”。在安徽省内,徽剧又有江南、江北、徽州等各具特色的流派。江南徽剧以唱功见长,声调纯朴浑厚,韵味足,江北徽剧以武功见长,有些筋斗、档子,为其他剧种所少见。

 

  徽剧的传承意义:

 

  传统戏曲一般由传承人的口传身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和发展的,饱含着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很多民间风俗活动不再举行,与此相关来自乡野、自编自演的徽剧徽戏,也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对传统徽剧进行抢救、挖掘、保护、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