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保护

 

 

 

       “桑皮纸”又叫“汉皮纸”,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中原。桑树的茎皮纤维韧长且有牢度,山桑、条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这种纸的原料。成品纸纤维交错均匀,纹理美观,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宣书宜画。据说,苏轼《三马图赞》用的就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

 

       关于桑皮纸的来源有一个传说。据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睐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于阗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接着,一种以桑树为原料的造纸工艺也在当地流传起来。到宋代西辽统治时期,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而那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就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所以,桑皮纸又叫“汉皮纸”。

 

       如今,这种纸的生产地非常之少,曾有报道说,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有一家生产桑皮纸的家庭纸作坊已成为这种汉代皮纸最后的阵地。但是,既然是以桑树为原料,那么,一定会有别的蚕桑产地流传过这种纸工艺,果然,安庆的潜山和岳西县那儿也产桑皮纸!但如今,在潜山、岳西留存的桑皮纸工艺是汉代以后经过改良的技术了。生产出来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细腻。

 

        潜山的官庄和岳西的毛尖山生产的桑皮纸就达到了这样的级别。2004~2005年故宫大修时,国家投资800万元,让故宫专家到各地民间寻访手工桑皮纸。潜山官庄镇和岳西毛尖山乡生产的桑皮纸在二十多家纸样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仅有的“倦勤斋用纸”纸例。

 

        和书画专用的宣纸不同,桑皮纸的制作并不走纯粹的精英路线,而是多元化发展,每种等级的桑皮纸都有其独特的用途:上等桑皮纸作为书画和典籍用纸。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只要物件不太大,都可用桑皮纸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则常常用于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等。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