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北京人,做生意的时候是有很多讲究的。按旧礼风俗,老百姓是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计较的职业习性,但商界又处处弥漫着风险,因此旧时的老北京民间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凶趋吉的习俗和讲究。
旧时老北京生意人的讲究:
新店开张称为“新张之喜”,老北京称此为“开幕”、“开市”,前一日称为“亮市”,因修理内部和迁移新址后重新开业的,谓之“重张”。照例由开张的店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或在店前贴出红纸的告示,谓“诸亲贵友,免赐花红”实际上是邀请、约礼。
凡素日与东家掌柜交好者或同行同道都要事先送礼。以大红贺幛为多,称为“挂红”,题词为:“大展鸿图”、“生财有道”、“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上款是“××宝号新张(重张)之喜,”下款为个人的名字或店铺的字号,一律皆有“友谊”二字。此外还有送玻璃挂屏,水果蒲包等物品的。
从亮张之日起,即于店铺门前,高搭用杉篙制成的木架,高出门面丈余,上悬各界所送的贺幛。民国以后,有挂彩球、扎纸牌楼、悬国旗等新形式。两旁有“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红纸金字对联。店门前雇请鼓乐队或播放名家的京剧唱片,店铺正面必设立财神——关圣帝君、文财神比干丞相、武财神赵公明元帅……
老北京的经营者很懂得利用民俗,以顺乎民情来加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来扩大自己在消费者中的影响进而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常用的形式有:开张选择良辰吉日、店内增加祥瑞气氛、拱手迎客,和蔼待客等等。
旧制的衡器——秤,为十六两,每一两代表一颗星,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共计十六星。将十六星嵌在秤杆上必须用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隐喻做买卖要心地纯洁,不昧良心。倘若缺斤少两,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就要“折寿”了,可见人们对此劣行之愤恨。后来推行了台式秤,使买卖双方同时看秤,做到了心明眼亮,实为衡器的一大推广改革。
旧时老北京人经商的禁忌:
商业交易方法有多种,以行商和坐商两种为主。先说行商。行商种类不一,禁忌有差异。一般来说,挑担出门经商的人,忌在“月忌日”出行,出门忌见乌鸦,忌遇见尼姑、和尚。行商的扁担禁忌别人从上面跨过。商人赶街忌讳说不吉利的话,不能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总落人后,晦气,赚不得钱。
坐商的禁忌比较多。店主忌早上第—个客人不成交而去,恐带来一天的倒运。在店堂,忌伸懒腰,打呵欠、坐门槛等等。扫店堂,忌往外扫,须往里扫,意即扫进金银财宝。见地上铜板忌拾,钱币忌往外数,要往里数,方言“数”与“输”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