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之旅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云南多山,亦多梯田。哈尼梯田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成功入遗,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目录。

        元阳县哀牢山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当地的梯田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如等高线般从海拔2000米的山巅一路蜿蜒至山脚下,级数最多处有3700多级,最陡的山坡达到45°,景观壮丽。哀牢山哈尼梯田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以当地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开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围绕梯田展开。

        哈尼族还依然恪守着与梯田有关的一切习俗。作为每个村庄最神圣的地方,“寨神林”被它的子民们仔细地看护着,保持着存在了上千年的活力。虽然蘑菇房里多了很多现代元素,这里每个村庄还基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村里常能见到身着土布民族服、佩戴银饰的哈尼族妇女身背树藤筐穿梭其间。

         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种植树木,修建沼气池,保护水源林,优化梯田的生态系统。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申遗的成功,使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进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视野,改善了遗产所在地的百姓民生,他们作为红河哈尼梯田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是保护和传承的主体。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哈尼梯田农副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和传承哈尼梯田遗产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看了这些美景,文文深深地感觉到,你爱护自然,自然就回报以美好。请小心翼翼地呵护咱们自己的家园,爱护我们美丽中国的原生态。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