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和县的加依村是一个具有百年乐器制作历史的古老村落,村里近三分之一的人以制作乐器为业,这里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它不单是个行政村,依托着丰富的龟兹乐舞文化资源,还是“天籁加依”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新疆旅游特色街区。
乐器展示传承中心展示的部分民族乐器
据说,有一位圣人的手杖是桑木做的,手杖插在这里的一片沙地里成活后,便逐渐繁衍成茂盛的桑树林。也许是因为出自圣人之手,来历非凡,也或许是由于加依村水土条件比较优渥,这里的桑树性能有别于其他地方所产,木质坚实致密,年轮纹理美丽,非常适合用来制作乐器。制成的乐器声音悠扬浑厚,传得很远,音色也特别悦耳动听。所以,加依村能够成为“新疆乐器手工制作第一村”,也绝非偶然之事。
艾依提·依明家门上挂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牌匾
艾依提·依明正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
艾依提·依明是这里的村民,也是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随手拿来一把萨塔尔(乐器名),便可以演奏起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篇章。他一双有力的大手上下翻动、灵活配合,婉转的声音便从丝弦间飘了出来。
艾依提·依明在他的乐器展室介绍乐器
在艾依提·依明不大的房间里,摆满、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都塔尔、热瓦甫、手鼓等乐器,有的用来演奏,有的用来当装饰品,俨然一座微型的民族乐器展览馆。
艾依提·依明的妻子孜亚旦木·吾斯曼正在制作一把“都塔尔”
加依村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了解掌握多为口传心授,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这些年来,艾依提·依明为了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也为了让更多人学到一门创业技术,前后收了70多个“徒弟”,其中一半左右来自贫困家庭。
这是艾依提·依明制作的部分乐器
“徒弟们”会在农闲的时候学习乐器制作方法,如今不少在这里学习过的人已经出师,他们或是独自开办乐器加工作坊,或是加入村里的乐器加工合作社。这种“学徒制”不仅将这门乐器制作的传统手艺很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还让这里的村民通过一技之长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部分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