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龟兹,不仅是西域政治、经济、佛教中心,在音乐、舞蹈方面也具有着非凡的成就。早在汉唐时期,龟兹就被西方推崇为“西域乐都”,素有“歌舞之乡”的美名……
南方印度文化、西方波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多重营养培育出来的艺术奇葩。在我国汉代至隋唐时期,龟兹乐舞曾一度登上西域乐舞乃至中华乐舞的巅峰。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龟兹乐舞也由衷的给予了“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高度评价。
库车克孜尔石窟群中的一个洞窟,编号38。此窟开窟时间较早,大约是在公元4世纪左右。因其窟内主室两侧壁描述的乐舞内容凸显了天上人间合为一体,表现出了歌舞升平的景象,因而,该窟又被名为“音乐家合唱洞”,简称“乐舞洞”。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则多用龟兹乐……”然而,说道龟兹乐舞,就不得不提起上一集中库车县委书记高克平所说的龟兹文化具有两个典型代表人物中的另一个人——他就是六世纪时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
出身于音乐世家的苏祗婆系龟兹人,是北周至隋时的音乐家,善弹琵琶。其父是西域著名的“知音之士”。
史料记载,北周保定五年二月,北周高祖武皇帝文邕娶突厥可汗女阿史那氏为后,苏祗婆随皇后到长安。北周被隋取代后,继续在长安生活。
苏祗婆创立的龟兹乐律“五旦七声”理论,隋唐时,演变成为了“燕乐二十八调”,后人取其最常用的“五宫四调”,合称之为“九宫”,流传至今……苏祗婆音乐理论的创立和运用,使我国古代音乐得到巨大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音乐理论的建立和规范,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敬请收看CCTV老故事频道《文化中国》走进新疆之《龟兹乐舞》,北京市频道号171。
【播出时间】
4月11日 2:47 10:47 18:47
4月12曰 6:47 14:47 22:47
更多精彩请关注《文化中国》新媒体平台:
栏目官网: http://www.cctvwhzg.com/
腾讯微博:@CCTV文化中国
搜狐微博:@CCTV文化中国
新浪微博:@CCTV文化中国栏目组
@CCTV—老故事频道
官方微信:(1)搜索“CCTV文化中国”
(2) 微信号 cctvwh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