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热情洋溢、能歌善舞的达斡尔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其中,“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瑰宝,被誉为“东方芭比娃娃”。因其丰厚的文化价值,“哈尼卡”剪纸艺术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卡,也有称之为“阿涅哈”或“阿涅卡”的,在达斡尔语中“眼仁”一词与纸偶的名词一样,都称之为“哈尼卡”。据传说,在每个人的眼仁中都有一个小人形,没有“它”人就什么也看不见,“哈尼卡”在这里是一种借用词语,意为“眼仁”那样小的人形。
历史上,达斡尔人在狩猎、生产之余,为了哄孩子开心,会用桦树皮薄片剪出动物及人形。桦树皮柔韧的质地激发了达斡尔人的想象力,除了制作日常生活的器皿,比如盐罐、烟笸萝之类的,也会用剩下的边角料给孩子们剪出鹿、马、牛、狍子等动物,或者再剪出人物,让人骑在动物背上,让孩子们开始“过家家”的游戏。
纸张传入以后,这门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哈尼卡”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可以站立的圆锥形的身体组合而成,人偶穿着各式各样的达斡尔族传统服装,头饰、服饰都由各色剪纸拼粘而成,有几厘米到20多厘米高的不同种类。
在任何一个达斡尔人家,在棚顶、门窗、箱柜等处,随时都可以看到漂亮的哈尼卡剪纸。这种剪艺与达斡尔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作为达斡尔族民间文化的哈尼卡剪纸艺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现在民间哈尼卡剪纸正趋于减少,会剪制哈尼卡的民间艺人也在减少。保护并传承这一项浓缩了达斡尔人生活历史的民间艺术,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