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戏曲文化

一袭水袖丹衣

一曲醉人惊梦

如莲花初盛

犹含昨夜清露

怯中带喜

欲语还休

 

三生石上

牡丹亭下

梧桐叶落

西风送别

道不尽的良辰美景

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这,便是昆曲 

 

生于南方,长于南方,浸润在江南的氤氲水汽和吴侬软语中,昆曲从皮相至骨相都是满当当的江南风情。

 

 

昆曲发源于苏州地区,但昆曲的舞台语音并不是苏州方言,而是一种以“中州音”为基础、融合了南北语音特征的语音。明嘉靖年间,魏良辅在研制昆曲时,摒弃昆山腔的方言歌唱,而把“中州音”选定为舞台语音

 

 

或许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昆曲只是一个古老剧种的名字,只是遥控器上不小心跳出的咿咿呀呀,遥远而沉闷,跟自己的生活丝毫扯不上干系。或许喜欢读《牡丹亭》、《西厢记》,只是喜欢行文的华美俏丽,却没有仔细想过,这些文字原本就是写给人唱的。

 

 

一旦走近,当杜丽娘一袭碎花白衣,袅娜着身姿,缠绵着衣袖,婉转着啼喉,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时候,你便能瞬间体会到什么叫做“惊艳”。

 

 

昆曲,就是这样用意境妙曼形容典雅的品格,瞬间把我们带回到古典,带回到细腻,带回到优雅,带回到美。

 

 

昆曲腔格分两类,一类“美声腔格”,专为美听悦耳;一类“字声腔格”,除美听之外,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唱字的声调到位。

 

 

如果把昆曲中的唱词和身形比作骨肉,那么唱腔就是昆曲中的灵魂。发源于江南水乡的昆曲,其节奏生来不急不缓,其腔调生来娇媚流逦,恰巧昆曲的作者们个个心中藏满生不逢时的哀怨,于是便奠定了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惆怅万端的凄婉基调。

 

 

现代社会的疯狂节奏让人们疲倦不堪,无法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周遭的生活及内心的情感。而昆曲,则以永恒不变的优雅细腻和烟视媚行,悄然震撼了在物质与信息中一路狂奔的年轻人。使得进入昆曲厅堂的人们突然之间放慢了脚步,放平了心灵,在悠扬的丝竹声中,在哀怨的咏叹中,重新体味优雅与自在,重新细致起来。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