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威尔曾言,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绝不会感到孤独。这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孤独的生命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感,喧嚣中的人,内心可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多些,有些人少些。然而面对孤独,每个人的呈现方式却是万般不一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梦回唐朝,感受盛放于时空中的那份孤独吧!
流莺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诗中流露的孤独感,是自怜式的孤独,他是自己生命最大的眷恋者。他在爱所有其他人之前,首先爱的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他有一种对自己的悲悯。“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诗人借喻流莺讲生命的热情不见得会被人看到,也不见得会被人懂,不一定被别人珍惜,自己珍惜就好了。正因为知道生命最大的自苦,才会换来最美的东西出现,所以在生命中有着“苦”与“忍”的执着。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是身在繁花盛开当中的孤独者,繁花盛开怎么会孤独呢?全诗表达了一种自负式的孤独,即身处繁华的自负与孤独。自负是孤独的,感觉到青春,感觉到美,感觉到华丽,又不屑于与世俗对话。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孤独的态度。表面看来,“行乐须及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贝壳原理即是:在无人的时候敞开自己的身心,和自己的身心对话,独自欣赏蓝天,白天,和风,细雨。王维经历了大繁华之后,忽然希望自己是一朵开在山中的花,没有人来看,自开自落。这种“无人”的状态,极好的表达出诗人不为别人而存在,非常单纯的讲究个人生命完成的状态,在孤独中感受生命的本真。
人生在世,不必那么介意孤独漂流,或许比爱笼罩更舒服。一个人的时光有一个人的喜怒安静,把孤独的时光用来建造内心丰满的城堡,总会有天使住进来。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