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美丽中国 > 中国风

  提起跳大神,很多人首先都会联想到封建迷信,甚至说是骗人的。其实并不然,跳大神原名叫“跳萨满”,是满族传统宗教萨满教的一种祭祀形式,并不是装神弄鬼糊弄人的。今天文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萨满教的跳大神,喜欢满族文化的小伙伴不妨多了解一下。

 

  跳大神的由来:

 

 

  “跳萨满”是满族传统宗教萨满教的一种祭祀形式,民间俗称“跳大神”。满族入关前,凡祭祀必“跳萨满”。入关后也未放弃萨满祭祀的古俗,乾隆年间还颁行了《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使萨满祭祀更加规范化、典制化。此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成为清代“国祭”,与其他国之大典并行不悖。

 

  选择萨满有说头萨满,据说是通古斯语的汉语音译,是“知晓”的意思。萨满文化是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为核心的文化,是中国北方原始文明的核心。萨满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合体,几乎囊括了北方人类宗教、历史、经济、婚姻制度、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成就。其代表内容有萨满歌谣、萨满舞蹈和萨满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剪纸、刺绣等)。

 

  萨满必须有“神帽”、“神衣”、“神鼓”等一套用具。“神帽”以铜条或铁条为帽架,帽顶前侧有一只铜制的鹰,后侧是两根铜制鹿角,角叉的多少表明萨满的品级。“神衣”是紧身对襟长袍,一般用鹿皮制作,周身上下缀有铜镜、小镜、腰铃等。下身后侧是飘带。“神鼓”以板条做鼓边,用山羊皮、小牛皮或狍皮做鼓面。萨满跳起“神”来。有节奏地敲“神鼓”,大小铜镜和腰铃相击作响,飘带四飞,俨然如沙场上的勇士。

 

 

  跳大神的正规仪式:

 

  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萨满就是装神弄鬼。他们穿上奇奇怪怪的衣服,说些听上去完全不着边际的话或唱着舞着跳着,有时还喝鸡血或吃生肉,很吓人。实际上,“跳大神”就是萨满的正常工作。萨满的“跳神”一般在三种情况下进行:一是为人治病;二是教新萨满;三是举行祭祀仪式。一般来说,“跳大神”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萨满,还有一个助手,被称之为“栽立”。

 

  萨满为人治病的跳神仪式是这样的:傍晚,在患者家中,点燃一种木本植物,发出香气。届时,萨满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盘腿坐在西北角的专门位置上。萨满打几个哈欠后,开始击鼓。然后起身,边击鼓,边跳跃,边吟唱。萨满唱一句,“栽立”和参加跳神仪式的人们伴随着合唱。鼓声渐紧,萨满下巴哆嗦,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双目紧闭,周身摇晃,表现出一种痛苦情状。这时,有人拿出一团烧红的火炭,放在萨满脚前,谓之“为神引路”。

 

 

  当鼓声停息,萨满开始浑身大抖。按萨满文化的解释,此时的萨满已由“祖先神”附体。于是,萨满开始问:“你们请我来有什么事?”病人亲属回答:“因家人患病,惊动祖先来给看病。”这时,萨满再击鼓吟唱,要求供祭某种祭品。

 

  如果萨满认定病人的灵魂被恶鬼掠去,这“神”就跳得更热闹了。萨满要在想象中远征沙场,与恶鬼搏斗,直杀得大汗淋漓、物我不分……萨满“跳神”时间长短不一,视病人症状轻重,短则半小时,长则1~2个晚上。

 

  二月二开耕节:

 

  今年农历二月二日的开耕节中,小南河村的村民们特地请来了萨满教的萨满们来跳大神。在当地,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村民们都会祭祀天地,为的就是祈求今年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活动当日,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由年长者带头拜祭天地,准备种子,然后象征性的拉牛到田头开犁耕地、耙田,之后杀猪宰羊、祭祀、跳大神、包饺子、扭秧歌等民间传统习俗也会一一上演。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