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聚焦 > 文化动态

 

《新华日报》以新闻作品成为“华北抗战的向导”,北京房山青年创作的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山村传唱全中国,《中华儿女》《小兵张嘎》等抗战电影鼓舞了全国士气。7月7日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场新展览罕见地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抗战”的历史。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的“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主题展览,今天在抗战馆开幕,持续到2020年3月31日。

 

此次展览分“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抗战文化”“以文艺为刀枪吹响抗战号角”“领导文化抗战凝聚民族精神”三个部分,展出珍贵历史图片210幅,珍贵历史文物240件(套)。

 

 

该展利用科技镜像,呈现了多种版本毛泽东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利用场景复原、可电子触摸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情景,运用大型场景、视频、壁饰雕刻等方式呈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地”景观,再现了年仅19岁的曹火星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的过程。

 

 

一批抗战老电影片段在展厅里再现。延安电影团1938年成立于陕北,在陕甘宁边区和前线拍摄了大量新闻照片、影像,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共领袖人物、高级将领、根据地军民抗战业绩和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展览中选播了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延安和八路军》《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又称《南泥湾》)等珍贵历史影像。

 

 

此次展览展示了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培养战时人才的情况。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设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2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出大批政治、军事和文化技术干部的情况。

 

 

抗战馆策展人韩小昆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发掘了一批曾不为人知的文化领域抗战故事。

 

例如,展览展出了一幅《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与左权将军的合影,他们生于同年、逝于同年,1942年5月并肩在山西辽县“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牺牲日期仅相差三天,当时被称为“痛失一文一武两大将军”。何云曾喊出“铅字与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的壮语,鼓舞了抗战时期的新闻界,展览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展示了这一场景。

 

图文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