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由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中国爱故乡文化促进会、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促进会等单位主办,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多元文化研究所、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联盟、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村官培训网、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凤凰耕读书院、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协办,香港施永青基金、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赞助的第四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会议中心盛大举行。
本届论坛以“乡村文明复兴与有根的乡村教育”为主题,围绕“去乡村化”教育的反思与改革、6千万留守儿童与有根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传统乡村教育价值的活化与继承等议题展开。
论坛开幕式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中心主任张孝德主持,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史美兰,著名生态哲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柯布,农村教育发展中心大数据中心主任、全国县域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以及施永青基金总干事、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庆芸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会议就10个乡村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进行了解读。伏羲学校:传统文化血脉的活化传承,山西风陵渡中学:为农民服务的乡村中学,甘肃宕昌县:“外引内活”的乡村教育改革之路,四川阿坝州:让羌族文化扎根的乡土教育,内蒙古吉祥三宝:乌日娜的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梦,青海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面向未来的根性教育,四川阆中县:立足乡土的乡村幸福教育,河北南陈村小学:让学生爱故乡的乡村教育,浙江何斯路村:创新教育载体,重振乡村教育,华夏启蒙教育项目:回归乡村的“三亲”教育实验。
11月19日晚,会议围绕“乡村教育向何处去”展开高峰对话,邀请乡村教育专家、分管教育的官员、乡村教育创新实践者对乡村根性教育创新问题进行对话讨论。
本次论坛历时两天,就乡村文化时代价值解读与再发现、诗意栖居的乡村设计、古村落活化保护与乡村文化薪火传承、文化人下乡与新文化复兴、乡村启蒙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乡土文化保护和乡村博物馆建设等主题建立了分论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