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采用敷贴、针灸、贴膏药、中药熏蒸等综合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三伏将至,跟着文文一起看看三伏天有什么冬病夏治的好办法呢?
2017年三伏的时间:
头伏 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 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 8月11日——8月20日
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痹痛、慢性颈腰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慢性胃肠炎等;
◆亚健康状态:神疲乏力、怕冷喜暖、经常感冒、易长冻疮等。
小贴士:
1、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一般是药效吸收的显著效果,可外涂皮肤软膏(皮炎平)以减轻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陈渭良伤科油”。忌食易化脓之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另外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2、孕妇、妇女月经期、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和发烧等热症、痰黄、咯血患者及两岁以下幼儿则不适宜接受“三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