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国学文化

 

中秋来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月亮,月饼,桂花香。然后想到,今天是该阖家团圆的日子。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一枚小小的月饼包含着所有中国人内心味觉上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

文文想借此机会跟大家讲一些传统的中秋节习俗

快看看你的家乡又get了几项呢?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胜于唐宋。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曾经写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观潮是赏月之外的另一中秋盛事。 

 

吃月饼

 

 

 

 

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玩兔儿爷

 

 

 

 

兔儿爷最早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制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供人们祭拜;从清代开始,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玩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在民间艺人手中,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成为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广东、香港等地,制成不同形状的灯竖起于高杆上,俗称“树中秋”。

 

 

 

赏桂花•饮酒
 

 

 

 

我国饮用桂花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

 

当精美的雕花与香甜相结合,我想只有一个精巧可人的月饼才能宠溺我的整个中秋!故乡的老人们总喜欢中秋节聚在一起做月饼,小孩子互相追逐嬉闹,不知谁又将谁的脸上扑上了白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过,今年的中秋月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说,今年中秋月最圆是10月6日02:40。想赏月的小伙伴们可要记得提早候着呀~

 

 

 

无论我们现今在何处

心中总有一轮故乡月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