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国学文化

衣,向来为生活住行之首。

日本人有和服,洋人有西装,而我们中国人,则有汉服。自古,汉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来视为“国之颜面”的东西。

 

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并非人们误以为的“汉朝的衣服”。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知礼仪,正名分】

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等一系列实用功能之外,还有着“知礼仪、正名分”等特殊意义。

 

 

 

【清淡平易,天人合一 】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衣服的上片由四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有四季,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