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共文化 > 公共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检验和展示十六大以来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文化部于8月底至10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
    活动举办背景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明确提出“两手抓、两加强”的战略要求,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地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设施网络初步完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既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示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窗口。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拟在“十二五”期间,鼓励和引导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从2011年到2016年,文化部、财政部将按照两年一个周期,分3批公布90个左右的示范区和180个左右的示范项目,覆盖全国东、中、西部1/3以上的地级市,形成整体示范效应,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2011年上半年,第一批31个创建示范区、47个创建示范项目通过评审进入创建名单,目前创建进程已经过半,今年上半年文化部组织对各创建示范区进行了中期督导,拟于明年初进行统一验收。
    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形势如火如荼。群众文化活动是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群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非常旺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文化部长期坚持推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良性有序开展。群星奖评选、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以及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的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广大群众自我展示、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良好平台。
    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文化部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品牌”作为重要的创建指标,引导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新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出了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优秀群众文化人才和优秀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热情。
    全国基层群众喜迎党的十八大。今年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庆祝活动。今年6月,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中央关于迎接十八大的总体部署,举办“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组织100台优秀剧目在京演出;组织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节目进京展演活动;部署开展党的十八大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重点清理整顿网吧、游艺娱乐以及网络文化等市场,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结合中心工作,将“示范区创建”“群众文化活动”“迎接十八大”等要素融合在一起,把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群众文化庆祝活动统一集中到“大地情深”这个全国性品牌下,策划组织了此次进京展演活动,作为全国文化系统迎接十八大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示范区创建城市个性
    此次展演各地参与热情很高,第一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除3个城市因地处偏远等特殊情况不能参演外,其余28个创建城市均参加展演,预计在京演出近40场,演职人员近万人,观众人数10万人。演出形式包括综艺晚会、广场演出、专场音乐会等,演出地点遍布北京市各区县的剧院、广场、社区、工地、军营和学校。首场演出由江苏省苏州市于8月31日在21世纪剧院举办,最后一场演出将于10月22日进行,展演时间将持续近2个月。
    此次活动在组织机制上进行了创新。为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尊重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个性特点,此次进京展演各方面的组织工作均由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人民政府牵头负责,自主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省文化厅进行业务指导。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将组织专家对演出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结果将纳入创建示范区验收考核内容。评审专家组由各方专家组成,包括文化艺术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的专家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同时每场演出还将抽取部分现场观众参与评审。本次评审拟围绕方案设计、观众组织、节目质量、舞台效果、现场氛围、媒体报道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从组织工作、演出效果、宣传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地市级是全面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层级。此次展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以地市级为单位组织的进京展演,规模大,覆盖面广,既有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也有地域特征明显、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兴现代化中、西部城市。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集中在同一时段,为首都奉献精彩的群众文化节目还是第一次,将全面展示我国地市级代表城市的整体文化形象。
    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全面展示
    自2011年3月以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为期两年的创建周期已经过半,从今年上半年文化部组织的中期督导情况来看,各示范区创建城市严格按照创建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设施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此次展演是对各示范区创建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形象和创建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进一步调动各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次展演汇集了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最具代表性、最高水准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基层群众文化精品的大交流和大汇演。此次演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反映了示范区创建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广大群众的精神风采;二是形式多样,囊括了音乐、舞蹈、小戏小品、曲艺、广场活动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样式;三是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涵盖了来自农村居民、城市社区居民、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的鲜活题材;四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显著,各地区、各民族的经典群众文艺节目和民间绝活将一一亮相,将充分展示我国民族民间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总之,本次活动将集中展示各地群众文化建设成果,检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能力,锻炼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交流,提高水平,对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北京朝阳区: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
    北京市朝阳区群众文化展演活动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目标,突出朝阳国际、时尚、传统等文化共容性特征,展示朝阳区文化建设成果,营造群众喜迎十八大的文化氛围。展演突出原创性,以“朝阳颂歌”为主题,在表现内容上,将该区近年来涌现的精彩优秀原创节目穿插其中,展现朝阳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和谐画面。在表现形式上,以多媒体为呈现载体、群众合唱为背景,结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法,通过舞台场景的穿插和变换使节目景观感更加突出。
    天津和平区:汇聚菊坛名票
    参演的39名演员是从“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往届评出的100名“十大名票”和30名“十小名票”中遴选出的佼佼者,演出将是代表我国京剧票友当前较高水平的一次展示。晚会将全部采取彩唱形式,其中有73岁的屠传声与7岁的李沛泽共同表演的麒派名剧《徐策跑城》片段,还有曾是票友现已进入专业院团的两名“十大名票”刘铮(国家京剧院)、白洪亮(山东京剧院)共同演唱的《龙凤呈祥》选段。京剧名家梅葆玖、尚长荣也将参加活动。
    河北秦皇岛:以歌舞体现弄潮精神
    整场演出由六部分组成:体现秦皇岛作为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域优势和开放、浪漫、时尚特点的《风从渤海来》,体现秦皇岛历史特征的《雄关争流》,体现秦皇岛的和谐色彩、浪漫之风和激情之光的《山水情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独特表演风格的《冀东沃土》,集中反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民成果的《城乡和鸣》和以海文化为创作元素、以歌舞表演形式为主,反映秦皇岛人民精神风貌的《渤海弄潮》。
    山西长治: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相统一
    参加此次展演的节目坚持挖掘文化底蕴和反映时代特色相统一,甄选出的一批富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群众文化节目,代表了山西长治群众文化创新的最高水平。演出将通过长子鼓书、上党八音会、歌舞、魔术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示长治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演出包括上党吹打乐《好兴头》、襄垣秧歌《小二黑结婚》、民间绝活儿《耍帽翅》、潞安大鼓《古城赋》等10余个节目,其中大部分节目为长治市近年来创排的舞台精品。
    内蒙古鄂尔多斯:刮起独特草原文化风
    演出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蒙古族民间歌舞为基本形式,通过文化草原、欢乐故乡、和谐家园3个篇章展开,既保持民族性,又突出时代性。其中,歌舞《草原文化日》以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歌舞展示草原文化的热烈场面;女声独唱与呼麦组合《成吉思汗两匹骏马》将传统长调与呼麦演唱相融合,别具风格;由30多位马头琴演奏者演奏的《我的草原》,体现了鄂尔多斯草原牧人欢快的心情,表演单位是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建立的新型乐队,充分展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
    辽宁大连:精品原创引领群众文化
    晚会以“扬帆远航”为主题,由序《心向大海》、中心篇章、尾声《扬帆远航》三部分共17个节目构成,选调了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突出大连地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以原创为主的城乡群众文艺作品,比如舞蹈《闯海号子》是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连长海县渔民号子改编而成。晚会演职人员由来自大连各区(市、县)、乡的20多个团队共960人组成。参演的海之声合唱团曾获得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锦标赛混声合唱银牌,是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合唱团。
    吉林长春:交响视听动人心
    演出内容为大型交响视听音乐会《我们在长春相遇》。音乐会由全国著名的长影乐团与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联袂演出,特邀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著名女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洪侠加盟。音乐会通过10个精选节目,展现长春市“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文化精神和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展示长春市品牌文化、特色文化,以及长春市广大人民群众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的热情。
    黑龙江牡丹江:朴实更显伟大
    此次赴京展演的评剧《好人王彦生》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文化艺术中心创排,由国家一级编剧付军凯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陈维枫任导演,牡丹江文化艺术中心剧团精心排练而成。该剧以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彦生为原型,用纪实的手法,选取了王彦生一生中几个生动感人的工作、生活片段,讴歌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对个人名利淡然处之的品格,集中展示了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拒腐蚀永不沾、秉公办事、心系百姓的高风亮节。
    青海格尔木:展示文化蓬勃发展新景象
    演出以青藏高原民族歌舞为主,歌颂党的“文化富民”政策,弘扬“柴达木精神”,展示青海格尔木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十七大以来格尔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特别是格尔木市公共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景象。演出队伍以格尔木市歌舞团演员为主,同时抽调了社区群文骨干和文艺爱好者联合组成。
    上海徐汇区:海派文化展示人文徐汇
    演出以“海派文化 人文徐汇”为主题,融合海派文化元素,体现时代特征,既有群星奖获奖节目,也有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众多新创、原创作品。演出内容既有社区群众自编自导的作品,也有地方经典戏曲表演;既有老年舞蹈队的伴舞,也有青年白领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演出展示。整台演出集音乐、舞蹈、服饰展示、民俗风情于一体,既体现出了上海市徐汇区公共文化扎实的群众基础,又体现出了徐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以及徐汇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亮点。
    安徽马鞍山:群众文艺社团挑大梁
    此次展演内容突出群众性、地域性、代表性、创新性、观赏性,分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山水诗都绿钢城,文明宜居马鞍山”两个篇章,将进行一场户外广场演出。演出队伍主要由安徽省马鞍山市群星艺术团、映山红艺术团、金秋艺术团等10余个群众文艺社团的成员、基层文艺爱好者、市县(区)两级文化志愿者等7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
    新疆喀什地区:民族歌舞舞动团结
    喀什民族歌舞专场晚会围绕实现喀什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通过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展演活动介绍喀什神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示喀什各族人民爱党爱国、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宣传喀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局面和跨越式发展的美好前景。
    宁夏银川:多种民族文化元素交融
    这是一台集银川原创歌曲、器乐、舞蹈、情景短剧、宁夏民间说唱、花儿演唱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主题晚会,展现塞上江南、盛世回乡一幅幅欣欣向荣、和谐祥和的幸福景象。整场晚会以开放式、散点式、民族式、风情式等多视点的风格,运用黄河文化、非遗文化、回族文化、丝路文化、贺兰山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全方位再现了宁夏人民的精神风貌。
    云南保山:立体的审美愉悦
    展演以保山最具特色且在群众中广为普及的歌舞节目为主,并以云南保山独特的美景作为舞台背景,充分展示了保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演出以“春暖保山”为主题,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唱响一曲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春暖花开、人民幸福的美丽赞歌,让观众得到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内心感觉”的递进式的立体审美愉悦。
    海南澄迈县:海岛吹来清新风
    本次展演活动展示了海南省澄迈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初步成果,也展示了海南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参演人员以澄迈县各单位的文艺骨干、农民工、业余文艺团体及乡镇文艺爱好者为主,整台晚会既有极具地方韵味的歌舞表演,又有展现澄迈传统文化的八音演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充分展示了该县近年来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
    江苏苏州:描绘人间新天堂
    整场节目结合评弹、古琴、江南丝竹、白茆山歌、打连厢等江苏苏州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代表性元素,汇集歌舞、小品、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了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群众文化发展成果。其中情景表演《月到枫桥》,秀出了苏州如诗如画的千年文韵;评弹表演唱《城乡新景》,用苏州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现代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新貌。参演的250余位演员全部来自苏州市各业余文艺团队,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已是80高龄,充分凸显了演出的群众性特点。
    四川成都:原创作品吹响文化四季风
    “大地情深·成都文化四季风” 群众文化进京展演,以群众性、观赏性、艺术性、互动性为准则,精选四川省成都市近年来由群众创作演出并获得全国群星奖的优秀群众节目,涵盖声乐、舞蹈、器乐、民俗表演、戏剧、曲艺、杂技、体育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特殊舞美、Led视频等舞台效果,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与艺术氛围。同时,演出还将设置现场互动环节,营造出极具成都特色、热烈祥和的现场氛围。
    福建厦门:群文优秀团队展风采
    厦门青年民族乐团此次带来了一台民族器乐专场演出,扬琴、笛子、古筝等多种器乐的现场合奏充分展示了福建省厦门市群众文化优秀团队的风采。厦门青年民族乐团是厦门市文化馆于2001年创建的一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团队整合厦门各个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民乐爱好者70余人,以认识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具有代表性地展现了厦门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成果。
    贵州遵义:演绎一抹神奇红
    大型音舞诗画晚会《神奇遵义》以遵义会议和红军在遵义的活动为主线,将贵州遵义的酒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并融入了音乐、歌舞、杂技、诗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演出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留下的传奇而动人的故事,充分体现黔北大地积极向上的人文风情和精神面貌以及被赋予全新时代元素的“遵义精神”。演出将为观众呈现出绚丽多彩、恢宏壮观、精彩绝伦的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完美的艺术享受。
    山东青岛:精心打磨舞台精品
    此次展演节目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能代表近年来山东青岛群众文艺创作水平的亮点精品,参演团队都是常年活跃在青岛各界的知名演出团队。展演节目中,开场歌舞《又是一个艳阳天》将胶州秧歌作为主要元素,呈现出欢腾热烈的喜庆场面;女子群舞《太清霓裳》以海上第一名山——崂山为背景,以古典舞的曼妙身段展示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此外还有男女混声合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和《沂蒙山小调》两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唱山东的代表作。
    河南郑州:广场活动热闹纷呈
    此次展演活动以广场展示演出为主,将集中展示河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及郑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成果。其中非遗项目类节目《登封闹歌》、《高架舞狮》展示了河南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原创节目《秧歌》是在挖掘、整理富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民间秧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创作编排的一套具有鲜明现代生活气息和浓郁中原风情的新秧歌;技巧舞狮、舞龙队伍表演节目将为现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
    宁波鄞州区:乐音中的江南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鄞地九歌》全剧分9个篇章,分别为:古渡之光、沧海桑田、千年文脉、佛陀圣山、海上丝路、经营天下、热血家国、农民创世纪、蝶变鄞州。通过9个篇章,演出形象地解读着浙江宁波鄞州这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演出团队以中央歌剧院为主,包括中央歌剧院的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美制作中心等、此外还有鄞州区的群众演员约300人。
    重庆渝中区:突出山城地域特色
    此次展演节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重庆地域特色,如川江号子、川剧、土家族“摆手舞”等;二是充分展示原创特点,《山城茶馆》、《赶秋》等均是结合当地群众生活特点创作而成;三是充分体现群众参与的热情,所有演出人员均是非专业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爱好者;四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木偶舞蹈《变脸吐火》秉承川东派系的重庆杖头木偶;五是营造浓厚的现场互动氛围,加大节目互动参与性。
    湖北黄石:地方元素唱主角
    此次演出节目体现4个特点:一是展现湖北特色,如歌曲《新龙船调》、《洪湖岸边是我家》变奏曲等;二是突出黄石元素,如民俗舞蹈《打糍粑》展示鄂东南居民在喜庆日子载歌载舞的场景;大型情景音画诗《西塞·春潮》展现了黄石的秀美山川;三是挑选了黄石创作生产的优秀作品,如表演唱《心中的伞》是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作品;四是因本次演出场地在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因此特意准备了军营歌曲,比如歌伴舞《在和平年代》、男声独唱《当兵干什么》等。
    湖南长沙:百团汇演精品再现
    演出以“扬湖湘文化特色,展群艺百团风采”为主题,以综艺晚会的形式整合了湖南长沙艺术资源,荟萃长沙市优秀群众文艺人才和优秀群文节目,热情歌颂党、歌颂人民。展演团由长沙10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中的佼佼者组成,老中青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群众文艺团队“长沙现象”的特点。晚会以歌舞为主,兼有快板、戏曲联唱等节目,大多为近年来长沙百团汇演涌现出来的优秀群文节目。整台晚会精致、大气、唯美,富有湖湘特色。
    广东东莞:在故事中感受城市温情
    本次演出以“幸福东莞”为主题,以农民工文化为主要素材,以广东东莞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变为背景,讲述东莞故事,反映东莞情感,体现“东莞原创”,打造东莞城市品牌。演出以一位打工女白领的所见、所闻、所体验的城市细节为线索,分别从起步阶段、腾飞阶段、提升阶段、转型阶段4个阶段中提取城市情感细节,加以艺术创造,建立起以“人在东莞——家在东莞——爱在东莞——梦在东莞”为结构篇章的逻辑框架,展示农民工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互动,进而全方位展示东莞城市文化的时代精神和人文魅力。
    广西来宾:浓郁壮瑶风情
    大型农村生活情景秀《红水河畔有人家》用《壮乡春早》、《夏日瑶山》、《金秋时节》、《冬到喜来》四个篇章生动演绎桂中大地的农村新面貌,将民族特色融入时代风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优秀节目结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广西来宾红水河两岸红土地上壮、瑶等民族农民群众的生活、劳动、理想和爱情。晚会富有特色的节目有壮族《春牛舞》、《山歌绣球舞》和瑶族《黄泥鼓舞》、《瑶族婚礼舞》及瑶族服饰展示,整台晚会壮瑶风情浓郁,极富广西桂中地域特色。
    陕西宝鸡:西府风情的视觉盛宴
    展演活动以歌舞、说唱为主,加上地方戏曲、民间绝活表演等形式。演出以雄浑的鼓舞和热烈的社火开场,采用童谣、民歌的形式,将节目有机串联起来,将给观众带来一场既时尚、现代,又具有宝鸡地方文化符号、充满陕西西府风情的视觉盛宴。节目中的新编西府曲子《说宝鸡》,对传统以“坐唱”形式为主的西府曲子进行了重新编排,填写新词,展现宝鸡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小品《我要读书》展示出村民对知识的渴求,反映出农家书屋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