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保护

2019年8月1—2日,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举行。大会期间召开的中国手工刺绣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刺绣“大咖”纷纷建言献策,共同探讨中国手工刺绣这门传统手工艺在现代价值中的创新和思变。

 

 

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兴安盟委行署、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旨在挖掘中国刺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激发传统工艺的生机与活力,弘扬非遗文化,展现刺绣之美,推广传播民族刺绣文化。

 

千年刺绣传今日,各地锦绣争艳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使用蚕丝的国家,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开始出现,刺绣工艺也随之兴起。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除了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等地方名绣,和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等民族刺绣。

 

本次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众“星”云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孟德芝、林霞亲临现场,京绣、满绣、湘绣、潮绣、蜀绣、汴绣、台绣、彝绣、羌绣、苗绣、水族马尾绣、侗绣、湟中堆绣、土族盘绣、维吾尔族刺绣、内蒙古蒙古族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刺绣技艺传承人汇聚一堂,共话刺绣创新发展之路。

 

 

妙手飞针织锦绣,共“绣”长卷促传承

 

大会闭幕式上,展示了一幅由兴安盟当地70名蒙古族绣娘绣制而成的蒙绣长卷,绣卷上舞动着大大小小近7000只蝴蝶。无论是配色、针法,还是形态,每一只蝴蝶都不尽相同。

 

闭幕式现场,10余位来自维吾尔族、土家族、景颇族、侗族等民族的刺绣传承人为这幅70米长的蒙绣长卷做最后收尾刺绣,寓意着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活艺术不分家,“绣”出创意“绣”出美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表示,强调创新,并不是排斥传统工艺传承与延续,而是强调在传承基础上树立更高标准,使传统工艺得到提升。

 

“苏绣皇后”姚建萍分享道:“目前,全国刺绣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们想营造的是东方的生活,让艺术更生活,让生活更艺术。所以不断地做一些推广和互动体验,在服饰、嫁衣、手表、茶具上,让刺绣艺术来引领产业的发展,创作出符合时代的审美,另外我们弘扬非遗文化,开发衍生产品,创作一些优秀品牌,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