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致细巧。女性6—7岁就习作挑花。长大成人时,已成为刺绣的能手。瑶绣花纹图案的取材,主要有表现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的,有表现云霞水文和城堞齿轮的,也有表现几何形和文字形以及人物形象的,名目繁多。而且各支系有各支系的花纹图案。真是千姿百态,鲜艳夺目,令人称奇。
2011年,“瑶族刺绣”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平王,养有一条龙犬,其毛五色,姓盘名瓠。有一年,邻国高王犯界,平王遣将征伐无果,于是张榜招募骁将,谁能取高王首级,赏金万两,封邑万户,以女相许。岂料满朝文武无人应招,惟有盘瓠为报主恩,毅然揭下皇榜。平王大喜,遂赐宴饯行。盘瓠食罢,拜辞而去,走如飞云,身游大海,七日七夜,径到高王国中。时高王在朝,认得盘瓠,心中窃喜,笑言平王有此龙犬不能畜之,今来投我国,其国必败矣。俗语谓异物进朝而国必胜,朕能畜此犬,乃兴邦之祯祥。于是退朝引盘瓠入内宫,置酒美食待之,每坐朝时,常令侍侧。某日,高王行宫赏花,湿蕊浓花酒,不觉醉酒不省人事。时值高王一人,盘瓠立刻咬杀高王,取得首级回朝。平王与众臣视之,确认是高王首级大喜。此时群臣进言,盘瓠是畜,不可妻以女,也无封爵之道。二公主闻之曰:“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平王从之,将二公主许配给盘瓠为妻。择日成婚,并吩咐群臣,[收盘瓠]一身遮掩其体,送斑衣一件以遮其体,绣花带一条,以缚其腰,绣花帕一幅以束其额,绣花裤一条,以藏其股,绣花布一双,以裹其胫。成婚后,在二公主的帮助下,盘瓠从龙犬变成了一个美男子,育有六男六女。平王闻之悦,敕封盘瓠为始祖盘古王,六男六女皆王瑶子孙,并赐以十二姓。盘王立功后虽受到恩宠,但没有去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带着妻儿,走进“草木茂盛,无人行迹”的深山,教孩子们学会狩猎、耕织、刺绣。《过山榜》称:“一天盘王进山打猎,在追赶一只受伤的大公羊时,遭到疯狂的反扑,展开激烈搏斗,不幸被石羊角叉落石崖,梓木打将而死。”羊也坠崖丧命。全家悲痛欲绝,砍了梓木,剥了羊皮蒙上制成长鼓,击鼓泄愤拜祭盘王。
瑶族“好五色衣裳”,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广东新语》曰:“盘瓠毛五彩,故令瑶姎徒衣服斑斓。”五色是指赤、青、黄、白、黑,古代称之为正色,是一种质地纯正,凛凛不可侵犯的象征。为了纪念盘王,其妻教授孩子们用五色刺绣各种花纹图案,配以服饰上,代代相传,这也许是“瑶族刺绣”的起源吧。
“瑶族刺绣”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花袋、花带、花帽、头帕、脚绑、围裙等等。还有姑娘为出嫁准备的婚服、披肩;定情用的荷包、香袋等。这些工艺品,均用棕黑色的棉布为衬底,以红、黄、蓝、白、绿、黑、紫色的绒丝线为料,用三寸长的绣花针,刺绣出五花八门的图案。图案花纹有正方形、三角形、梭形、圆形、水纹形、波浪形、之字形、工字形以及双蝶恋花、双龙戏珠、稻穗和鲜花等造型艺术。她们根据品种需要择色,巧于心计,娴于精工,绣出的图案古色古香、美观大方,具有浓郁和民族特色。绣一个简单的瑶袋,聪明的瑶族姑娘就能谋篇布局,以绿色水纹为底层,白色浪花为波光,构成大海汪洋的景色;然后绣三角形、梭形、之字形等杂色图案,表示青山起伏,花香鸟语;接着,再绣蓝天白去,红日高挂,雄鹰翱翔。动静交织,活似一幅锦绣山区美景。一针一线、一图一案,都体现出瑶族妇女匠心独具,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