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的煤炭与钢铁之都,日前被评选为2010年的“欧洲文化首都”.从没落的工业区转型为现代文化都市的努力,使得鲁尔区在申请“欧洲文化首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日前报道,鲁尔区以往给人留下到处是煤灰的印象。昔日烟囱林立的煤都如今向人们展示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迄今该地区已拥有200座博物馆、120家剧院、250个文化节以及100座音乐厅等,它们为鲁尔区成功摘得“欧洲文化首都”的桂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埃森市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cultural city of Europe)每年欧盟都从其成员国中评选出一个文化之都,以促进文化、城市旅游以及欧洲的整合,为了“让欧洲人团结起来”在梅莲娜。梅尔库丽(Melina Mercouri)的倡导下,1985年6月13日欧盟部长会议启动了欧洲文化之都计划。这个计划已为欧洲市民广泛熟知,同时通过这一计划也吸引了更多的访客,进一步加大了对地区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目前,已有50多座城市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其中包括安特卫普、格拉斯哥(Glasgow)、里尔(Lile)、热那亚(Genoa),以及巴黎、柏林这样的首都城市。
中国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 鲁尔工业区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由此我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