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饮食文化 > 药膳时刻

1.温脾酒

[药物组成]  干姜30g 、 甘草30g 、 大黄30g 、 人参20g 、  制附子20g。

[功能主治]  脘腹冷痛,大便秘结或久痢。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温饮10-20ml。

[制备方法]  上五药共捣细,置于净瓶中,用黄酒0.5L渍之,经五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资料来源]  《药酒验方选》

2.状元红酒

[药物组成]  当归15g 、 红曲30g 、 砂仁9g 、 广皮15g 、 青皮15g、 丁香6g 、 白蔻6g 、 山栀6g 、 麦芽6g 、 枳壳6g 、 藿香9g、   厚朴6g 、 木香3g。

[功能主治]  醒脾开胃,化滞祛湿,疏肝理气,适用于脾胃失和,肝气郁滞。无明显症状者服之亦有醒脾开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用法用量]  服用时,每次可饮二三小盅,早晚各一次。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物装入布袋内,浸于15L白酒中,用文火煮30分钟后加入冰糖1kg,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阴虚津亏者不宜服用。

[资料来源]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按:本方虽有当归滋阴养血,但总以温燥之品为主药,故适用于气滞而偏寒者。

3.红茅药酒

[药物组成]  公丁香6g 、 白豆蔻6g 、 砂仁10g 、 良姜6g 、 零陵香6g、  红豆蔻6g 、 白芷10g、  当归30g 、 木香2g 、 肉豆蔻6g 、 陈皮20g 、 枸杞10g  、檀香2g 、 草豆蔻6g  、佛手10g 、 桂枝6g 、 沉香4g 、 肉桂20g 、 山药6g 、 红曲162g。

[功能主治]  理脾和胃,温中散寒,适用于寒湿中阻,脾胃气滞的脘满痞塞,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

[用法用量]  每服适量,酒须烫热饮用。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物装入布袋,浸于烧酒中,烧酒用量5200ml加热,煮数沸再兑入1560g蜂蜜,4162g冰糖,溶化即成。

[资料来源]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按:本方在大量辛温药中加入当归、枸杞、山药滋阴养血,用以防止温燥伤阴,配方合理,气味芳香,是一种理想的药酒。

4.白药酒

[药物组成]  白茯苓15g 、 白术15g 、 天花粉15g 、 山药5g 、 芡实15g 、 牛膝15g 、 薏苡仁15g  、白豆蔻9g。

[功能主治]  健脾祛湿开胃,凡脾虚食少,食后腹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者,均可服用此药酒。

[用法用量]  服用时每次一二盅。

[制备方法]  以上药物用白酒5000ml浸泡数日后使用。为了矫味,可加入适量白蜜。

[资料来源]  清·《良朋汇集》;《治疗与保健药酒》

按:本方用药清淡,补而不滞,且其饮片多为白色,故称之为白药酒方,此亦药酒命名方法之一。

5.西洋药酒

[药物组成]  红豆蔻(去壳)  、煨肉豆蔻(面裹煨,用粗纸包压去油)  白豆蔻(去壳) 、 高良姜(切片,焙) 、 甜肉桂(去粗皮) 、 公丁香(各研净细末,戥准五分)。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气滞脘满,进食不化,呕吐恶心,腹泻作痛等。

[用法用量]  饮服随量。

[制备方法]  先用上白糖霜120g,水一碗,入铜锅内煎化,再入鸡子清二个,煎十余沸,加入0.5L干烧酒,离火置稳便处,将药末入锅内打匀,以火点着烧酒片刻,即盖锅,火灭,用纱罗滤去渣,入瓷瓶内,用冷水冰去火气。

[资料来源]  清·《冯氏锦囊秘录》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