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大家 > 文化名人

 

 

“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

 

 

黄胄(1925.3—1997.4.23),著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炎黄艺术馆创馆人。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深远,深得后人赞扬。

 

>>黄胄大师笑谈沧桑事

 

“文革”结束后,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1977年病情恶化,致使瘫痪,但他却激情饱满地坚持创作,在病榻上画了一幅20米长的《百驴图》作为邓小平同志访日时的国礼,送与日本天皇。

 

80年代,他在香港、新加坡、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使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还是改革开放好。”他说:“24小时可以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算算从1949年到1980年,真正画画的时间,也就五六年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抓紧时间,珍惜大好时光”。

 

“我过去在国外办画展,外国记者问起'文革'中的事,我差不多都回答:没什么可谈的,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非常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你要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完。人有多高,画才有多高”。

 

>>艺术实践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1991年,我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建成。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黄胄大师言谈中袒露的豁达胸襟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一辈,就像他说的,我们应该专注于当下的时光,珍惜青春,把无限的精力投放于热爱的生活中去!

 

他的笔墨画作,朴实简练,寥寥几笔,却是那般传神!黄胄大师笔下的“鸡”自是精彩,鸡年过去一半,下半年时光开启,承载着前辈的希望和激励,愿我们可以在生活的洪流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